新闻资讯
下一代教育的一点思考
发布:2019-11-14
  |  
阅读:1023
  |  
撰稿:张媛媛
字号:
A+ A- A

尤记得曾经年少时,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干完家务,可以和看看电视,可以去朋友那玩耍,周末还可以和邻里小伙伴在一起疯狂晚上一整天,那些年的童年时光是愉快的。

而如今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时光却已经让课外补习占据了。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各种兴趣教育班,小学生在参加学科课外补习之余还有对各种兴趣爱好进行加强巩固,而到了初中、高中学业繁重时,兴趣爱好班可能就会转变为以提升学科成绩为主导专项课外补习,以防止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偏科导致中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已经成为当代学生时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父母的出发点,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当前中国的教育就是以成绩来衡量,它是升学就业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突破薄弱学科,基础中等的学生查漏补缺,基础好的学生要更进一步提高拔尖;同时在兴趣爱好上别人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不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种攀比心理上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家长和学生的攀比和忧患意识,加剧了课外补习的情况。

这种拔苗助长的被动填鸭式教育不可否认,对提升学习成绩和爱好特长有帮助,但是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均衡发展。曾经我们常说的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改变命运而读书、“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现在孩子们却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成绩而读书,正如当前社会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但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在进入社会后迷失在发展的浪潮中。

其实学习的最好状态是通过读书产生的认知,拨开他们眼前知识的迷雾,洞悉相关事物的原理,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而不是学海无涯苦做舟,把美好的学习读书弄得凄惨连连。

俗话说的好:“教书育人,”而作为家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其实是让下一代成为有道德、会思考、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善良之人,而并非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我们只要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孩子的个性,引导他们向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主动学习,主动前进,让他们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而奋斗,努力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而非我们家长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